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文字|子弹财经 孟祥娜主编|胡芳杰 近期,博瑞药业的“减肥概念行动”又有新动作。公司刚刚于9月27日宣布拟赴港上市,并于10月16日宣布完成2024年向部分标的发行A股项目。最初定向增发计划拟募集资金5亿元,由现任控制人袁建东全额出资。大约一年半后,它突然停止了。 10月30日,博瑞药业在香港联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H奥瑞药业对资金的迫切需求,而根本原因是对企业改革的深深焦虑。上游医药制造商博瑞药业长期信赖其主要收入来自原料药和制剂业务。然而,由于集中收购和国际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降,两项业务的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在此背景下,博瑞医药将重点发力创新药。该公司的主导产品BGM0504涵盖低血糖和减肥适应症,目前正在中国进行III期临床试验。该药是总统的试验药,是两年前引发激烈市场争论的减肥药。当时,该公司股价因此事而暴涨。但创新药研发投入高、周期长,加之产能创造需求,企业资金消耗持续加大,企业银行债务规模持续加大,支付压力不断加大。无论是之前的定向增发A股还是目前在香港上市,本质上是缓解资金流动压力,为转型铺路。然而,香港上市能否按计划进行呢?企业应如何平衡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研发投入? 1、取消定向增发计划,讨论赴港上市募集资金。 10月16日,博瑞药业决定停止特定用途发行A股,并请求上交所撤回相关文件的公告。我们了解,本次定向增发计划可追溯至2024年5月6日,白龙药业召开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了《2024年特定对象股票发行计划》等相关议程项目。后于2024年5月20日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根据方案,公司实际控制人袁建东将负责本次定向增发,拟募集资金5亿元,发行价22.36元/股,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此后,定向增发方案先后两次修改,直到今年8月8日,公司才正式收到上交所证券发行申请的受理通知书。如今,定增计划的终止,意味着事实上的统治者袁建东先生将暂时退出“低价定增垄断”的舆论旋风。毕竟22.36元/股的固定发行价与公司近期50多元/股的市场价格形成较大价差。也就是说,如果公司按照目前的发行价增资,袁建东的浮动利润将超过6亿元,这引发了市场对利润转移的质疑。在事实上,在首次发行方案公布时,公司股价仍在30元/股左右,发行价格相对合理。但今年以来,该公司股价一路飙升至122.59元/股的高位,被誉为“减肥药概念行动”。目前,公司股价已跌至58元/股左右,但截至11月3日收盘,公司市盈率仍处于396.4倍的高位,明显高于同期医药行业均价20倍,估值溢价也极为突出。然而,该公司的股价缺乏长期业绩记录,取决于其创新药物系列的预期未来价值。这一特点在2023年10月袁建东主席“亲自试药”事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当时,袁建东在一次联谊活动上公开表示:“我亲自尝试了该公司的GLP-1/GIP双靶点药物BGM0504注射液,体重下降了30磅”。但当时仍处于旨在减肥的临床试验阶段,其有效性尚未得到科学验证。这一未经证实的说法直接导致公司股价短期内暴涨。然而,这最终导致了误导投资者和更严格的信息。公司涉嫌违规被监管部门出具警告信,这也印证了公司必须坚守创新药理念的紧迫性,从股权结构来看,袁建东先生和钟伟芳先生(母子)通过“直接持股+间接持股”合计持有博瑞药业约38.5%的股份。2020年福布斯中国财富104.1亿。元。在下面在袁建东先生的带领下,博瑞药业于今年10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拟通过华泰国际独家保荐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实现“A+H”双上市。然而,考虑到定向增发结束暴露出的利益分配争议、股价依赖概念炒作且缺乏盈利支撑,以及此前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不严的警告,本次香港上市计划能否摆脱此前争议的阴影,获得港股市场的认可 2、资金压力显着:贷款利息超亿元 今年以来,a、越来越多有A股上市历史的药企选择赴港上市,企业在减肥领域的药物也是这份名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其中,A股大型药企恒瑞医药于今年5月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实现“A股+H股”双重上市。长春高科、百利天恒、贝达药业也向香港联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向上市迈出重要一步。先伟达生物、博瑞药业等专注于减肥药领域的企业也纷纷在港交所密集递交招股说明书,成为当前香港上市浪潮的一大亮点。业内已有先例。作为一家正在从传统制药公司向创新型制药公司转型的制药公司,科伦药业通过分拆子公司完成了多平台的资本布局。推动专注上游原料药的川宁生物、科龙博泰生物上市ch专注于创新药物,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和主板上市。其中,科伦博泰生物尚未实现盈利,但由于该领域的技术壁垒和发展潜力,其市值已超过其母公司科伦药业。博瑞药业公关声明称,赴港上市的主要需求是加快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发展。加强海外放贷能力固然需要,但从目前的运行状况来看,显然补充流动资金、缓解资金压力更为根本和紧迫。上市以来,博瑞医药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从2019年底的7.6%上升至2025年6月末的51.96%,债务总额达到27.98亿元。按债务类型划分,银行贷款余额为18.3亿元,占债务总额65%以上。债务结构中需要利息成本的债务比例较高。这增加了公司的付款压力。银行贷款及其他贷款利息从2022年的7486.2万元增加到2024年的1.8亿元。要知道,公司2024年的净利润只有1.4亿元。虽然公司将部分利息资本化,但由于利息支出持续增加,本期公司利润率有所收缩。从短期偿债能力来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博瑞药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3亿元,而同期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固定债务约为8.3亿元,相差近亿元。短期偿债压力是直观的。对此,是否正在推动A股定向增发或通过香港上市筹集资金,已成为博瑞药业缓解当前资金流动压力、优化债务结构的重要手段。不过,自2019年IPO以来,博瑞药业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定向增发、发行可转债等方式累计募集资金12.13亿元。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分红仅为2.46亿元,不足募集资金总额的20.3%。此次紧急融资的背后,是博瑞药业向创新药转型的野心。 3、从原料药到创新药,聚焦减肥药第二增长曲线。博瑞药业作为上游制药企业,为制药企业提供医药中间体、活性成分、药物制剂的研发和生产服务。然而,近年来,一致性评价由于受到p受2017年政策和大宗采购等政策影响,下游仿制药企业面临最终价格下调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正逐渐传导至原料药供应商,持续对原料药价格构成压力。在此背景下,公司将专注于含有GLP-1的多方位疗法的开发,并将集中资源进行创新疗法的研发。 BGM0504肽降糖药物注射液是博瑞药业研发的主打药品之一。它是公司自主研发的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和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肽)受体的双重激动剂。针对2型糖尿病和减肥的III期临床试验正在中国进行,同步临床试验也在美国和印度尼西亚进行。 BGM0504口服片剂在中国提交了IND(临床新药)申请,用于减少剂量适应症,同一适应症的 IND 申请在美国获得批准。然而,创新药尚未产生收入,研发投入大、传统业务景气度下降,正给公司的利润率带来压力。公司2022年至2024年的研发费用将达到2.07亿元2。 48亿元和2.97亿元,占销售额的20%以上。其中,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预计同比增长144%至3.48亿元,占营收比重65%。其中,创新药投入较去年同期增长604.93%。业绩方面,博瑞药业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8.7亿元,同比下降10.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032万元,同比减少71.6%。特别是,在2025年上半年,博瑞药业销售额较上年同期下降18.28%至5.3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717.32万元,较上年下降83.85%,为纳入中报以来最大降幅,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连续第三年下降。年。在净利润下滑的情况下,2021年启动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因业绩达不到标准而实际结束。该计划将于 2021 年 2 月向 84 个目标公司授予 200 万股限制性股票,价值分 2021 年至 2023 年的三个归属期。这是计划完成的。目标是在2020年的基础上收入或净利润分别增长30%、70%和120%以上。根据评价结果,三个颁奖期中,只有2021年符合绩效评价标准。而可解锁的股份则本期激励对象获得的激励对象中,有76个激励对象主动交付55.98万股。但2022年和2023年两个等待期不符合条件,这两个期间对应的所有可解锁股份将按照规定直接作废。最终,累计退出股份数量达到1,866,000股,占初始授予总额的93.3%,股权激励计划于2024年4月基本结束。这是管理层未能通过股权激励获得资本的直接结果。此后,公司未再推出新的股权激励计划,高管持股也长期保持空白。从薪酬设计来看,博瑞药业高管收入主要依靠固定工资和奖金,缺乏股票和期权激励,核心团队稳定性面临挑战。同时,为了满足未来创新药物的商业化需要具备长期的产能储备,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强产能建设。截至2025年3月末,建设项目余额达12亿元,主要用于海外高端药品生产项目、泰兴原料药及制剂生产基地(二期)等项目。但由于产能投入巨大,加上研发投入大、传统企业回款放缓,公司资金链面临多重挑战,财务压力进一步加剧。事实上,博瑞药业的困境并非孤例。像华海药业这样从原料药向创新药转型的药企,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传统业务利润大幅下滑。超过其创新药物系列的增长率。目前,两家公司的创新药物尚未商业化,研发投入完全依赖传统业务的现金流支持。对于博瑞药业来说,未来将有助于加速BGM0504的早日上市。该计划不仅是探索利用互联网的空间和收入,而且还应对传统业务的衰落和资金链安全等多重挑战。这场变革的硬仗必须继续下去。
(编辑:华庆建)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信息由合作机构和媒体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
吃瓜热门